年紀一大體力就跟著變差? 用兩招還給你健康好體力!

 

年紀大體力差這兩招還你健康好體力

青壯年時體內有許多肌肉,因此並不會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甚麼異狀,但到了五十歲後,力不從心的感覺就會越來越明顯,可能去爬個山一直被後面的人超越、想要趕捷運或公車卻怎麼走也快不起來,在搬重物時手突然沒力,東西落的一地,這都很有可能是肌少症的初狀。

什麼是肌少症?

肌少症,字面上看是肌肉減少,但後來則延伸為到肌肉減少與功能喪失之意。診斷及分級標準:包含三個部份-肌肉量減少、肌力減弱及低身體功能表現。若老年人肌肉質量降低至標準以下,即為「肌少症前期」;若低肌肉質量再加上低肌力強度或低身體功能表現,即為「肌少症」;若三者都存在,即為「嚴重肌少症」。在65 歲以上,每秒鐘正常行走速度小於0.8~1m,或手握力差,加上肌肉量小於特定臨界值,即可判定肌少症。

 

誰會罹患肌少症?

台灣65歲以上罹患肌少症的比例為 7 ~ 10 %,但肌肉流失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而是從中年就會開始漸漸發生,三十歲以前,身體的肌肉質量會連年累積,但年過三十歲之後,肌肉就會開始走下坡路了,每十年可能流失將近3%8%的肌肉質量。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,流失的速度也會跟著加快,包括腰部、背部、臀部、大腿等處肌肉,都會漸漸流失。

 

肌少症的五大警訊

肌少症的五大警訊


1.走路遲緩:連平常在走路都會比平常人還慢

2.腰痠背痛:常常甚麼都沒做就全身腰痠背痛

3.行動吃力:要從椅子上站起來或爬樓梯時會感覺格外吃力

4.反覆跌倒:過去一年跌倒超過2

5.體重減輕: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不停減少


2招預防肌少症

運動、飲食就是預防肌少症的兩大關鍵,日常生活就能做到。

想要避免罹患肌少症,以及減少跌倒、臥床的風險。平時就應該多補充蛋白質,並規律運動,可以多做重訓,包含深蹲、啞鈴等,增加肌力,並改善過去飲食不均衡的問題。


規律運動 

運動可以確實減緩肌肉流失與功能退化,特別是阻力運動對於骨骼肌有很好的適應及再生能力,即使是老人家,只要有持續進行阻力訓練,就能夠恢復肌肉量及肌力。

而像是深蹲、快走、慢跑、跳舞等,若能養成習慣去做的話,不但可以減緩淨體重的流失、保持基本代謝率,平常也可以消耗較多的脂肪,減少肥胖的發生率,並增進體內胰島素的功能,時常鍛鍊肌肉可以使體骼在適當刺激下,增加體質密度,對於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的預防,也有相當大的助益。

 

均衡飲食 

平時應補充優質蛋白質食物,包含:瘦肉、海鮮、蛋、堅果類、豆類等等,尤其是運動後1小時內立即補充,效果最好,建議可以喝牛奶、豆漿或吃雞蛋等。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原料,有了充足了營養才能夠長肌肉,體內維生素D太低,與肌肉無力、跌倒也有關,因此適度曬太陽、促進體內生成維生素D也非常重要。



延伸閱讀:

留言